这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合署办公,一体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加强,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
2018年3月28日,国家监委挂牌成立5天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了《关于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构改革情况的报告》。在监察体制改革由试点迈入全面深化的新阶段,会议提出,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推动机构、职能、人员全面融合,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
2018年12月13日,中央政治局就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举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持续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促进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推进反腐败工作法治化、规范化。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守政治机关定位,始终保持高度政治自觉,自觉把工作置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之下,旗帜鲜明讲政治。国家监委成立当天,赵乐际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干部大会上就强调:“纪委监委作为党内监督、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要自觉承担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特殊使命和重大责任。”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政治监督。教育引导全系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聚焦落实党组织政治责任,聚焦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聚焦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督促党员领导干部把“两个维护”落实在实际行动上,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2019年1月30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公布。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是贯彻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要求的重大举措。坚守职能职责,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等加强监督,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
加强对地方各级纪委监委的领导和监督。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领导同志多次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到地方调研,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党中央精神和要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参与制定和修改多部国家法律、中央党内法规和党内规范性文件,发布一批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文件,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规依纪依法履职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举办180余个培训班次,培训各级纪检监察干部3.7万人次,全面提升履职能力。
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优势加速转化为治理效能
——实现全面融合,汇聚反腐败强大合力
国家监察委员会是中国特色的反腐败工作机构,把原来的行政监察部门、预防腐败机构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以及预防职务犯罪等部门的工作力量整合起来,切实解决过去反腐败力量分散、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攥指成拳,形成反腐败强大合力、效力。
谈起一年来的感受,无论是原来的纪检监察干部还是转隶干部都纷纷表示,“现在力量收拢凝聚在一起,既查违纪问题,又查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查办案件力度明显加大,效率显著提高”。
去年11月30日被引渡回国的姚锦旗,是国家监委成立后成功引渡第一案。从他被保加利亚警方抓获到完成引渡,历时仅44天。如此高效,正得益于改革后纪检监察机关成为追逃追赃案件的主办部门,党对追逃追赃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在中央追逃办的有力指挥协调下,国家监委、外交部、浙江省监委等部门通力合作,与时间赛跑,才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8年,追逃防逃追赃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共追回外逃人员1335名,“百名红通人员”已有56人落网。
“我们一直等着这一天,真是大快人心!”2018年4月,得知本村包括非中共党员在内的6名村干部因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崤村的村民们拍手称快。此前,他们在向富阳区纪委监委反映相关问题线索时,对于非中共党员村干部能否受到应有惩处,还一度心存疑虑,但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
福建省监察对象从22.48万人增加到74.21万人,吉林省监察对象由20.6万人增加至67.95万人……数据显示,监察法实施后各地的监察对象数量显著增加。监察对象的“扩容”,正体现了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改革初衷。
——用好“两把尺子”,执纪执法贯通、有效衔接司法
这是将执纪执法相贯通、有效衔接司法工作落实落细的一个缩影。一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持问题导向,起草制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措施使用规定(试行)》等30余项法规制度,完善纪检监察业务全流程制度规范,推动执纪审查与依法调查顺畅衔接。
“从重庆2018年全年商请指定审判管辖的29件案件来看,现在指定审判管辖用时为一周左右,相比改革前用时一两个月,大大缩短了衔接时限。”重庆市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表示。
今年3月15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当天,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公布: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魏传忠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这是2019年开年以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审查调查的第6名中管干部。
改革激发的突出效力就是强化了日常监督。201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73.7万人次。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种形态分别占比63.6%、28.5%、4.7%和3.2%。无论是“四种形态”处置总量,还是第四种形态的处置量,都远远超过改革前的数量,真正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深入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根本目的就是要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一下就查处4个村干部,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的同志工作真不含糊!”说起第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安徽省界首市大黄镇史炉村的村民竖起了大拇指。2018年4月,当地第二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室在对近年来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走访时,收集到该村村干部套取征地补偿款的问题线索,最终查处了该村4名村干部侵占征地补偿款的案件。
——强化自我约束,把监察权关进制度的笼子
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监察法、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相关规定,起草制定立案程序、证据规范、审理流程等法规制度,不断健全内控机制,强化自我约束。同时,对执纪违纪、执法违法者“零容忍”,坚决防止“灯下黑”。2018年全国共谈话函询纪检监察干部9200余人,组织处理1.3万人,处分3900余人,移送司法机关110余人,清除害群之马,保持队伍纯洁。
不忘初心,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8年12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国家监委和省市县三级监委已经组建完成。在新起点上,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把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向前进”。
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迫切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把这一改革推向前进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引。
——准确把握“工作职能要跟上”的要求。聚焦监督第一职责,强化政治监督,坚决破除空泛式表态、应景式过场、运动式造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准确把握“配套法规要跟上”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监察法律体系。落实监察法规定的监察机关政务处分职责,研究制定政务处分法。落实监察法关于国家实行监察官制度的规定,研究制定监察官法。
“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振聋发聩。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努力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要求持续创新纪检监察体制机制,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进取、砥砺前行,才能乘势而上、再立新功,为取得全面从严治党更大战略性成果、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出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王卓 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