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all
all
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新难题待解
.
发布时间:2019-11-05   动态浏览次数:12

  电商知识产权保护新难题待解

  ● 法律要求电商平台建立的“通知——删除机制”,是为了保护正当维权的权利人,如果有证据证明是恶意投诉而非正当维权,平台则完全有权予以拒绝

  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来临,消费者纷纷备货等待这场购物狂欢,电商平台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今年的“双11”又和以往有所不同,因为这是我国电子商务法在今年1月1日起施行后,迎来的第一个“双11”。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已突破9万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额已达48160.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4.7%。电商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而中国也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产业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对此,我国的相关职能部门一刻也没有懈怠。

  “这一改革举措有力推进了市场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促进了行政处罚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对于提升知识产权的执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市场监管报与中国政法大学市场监管法治研究中心于10月10日主办的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实践与发展研讨会(以下简称研讨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副局长王胜利这样总结道。

  然而,王胜利也提到,知识产权执法任重道远,面临诸多新挑战。比如,电商领域执法制度亟须健全,目前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为违法行为组织化程度高、产销分工精细、区域分布碎片化,在单个环节难以认定违法行为。

  此外,执法队伍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基本组建完成,但有些地方工作尚未完全融合,综合执法和专业监管协同、监管重心下沉、执法力量匹配、分割的区域执法如何适应商品流通的全国统一市场等,是目前亟须面对的问题。

  创新监管协同作战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副司长曹红英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

  保护电商知识产权,不仅是政府部门在行动,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也通过各种创新手段构建起相应机制,成为平台知识产权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6月30日,拼多多平台上商品交易总额达到7091亿元,同比增长171%。良好的发展得益于对知识产权的创新性保护。拼多多先后投入近15亿元研发费用及超过1000名技术人员,构建起违规商家与商品识别、假货识别等一系列模型矩阵,对潜在的违规商品和恶意商家实施有效预警。

  慎用通知删除机制

  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知识产权权利人认为其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有权通知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必要措施。通知应当包括构成侵权的初步证据。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并将该通知转送平台内经营者;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通知——删除机制”。

  同时,很多电商平台对于电子商务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的“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在转送声明到达知识产权权利人后十五日内,未收到权利人已经投诉或者起诉通知的,应当及时终止所采取的措施”,该如何在实际中具体操作也存在不少困惑。

  “因为知识产权不仅是财产权,还是竞争工具,需要对权利人的身份予以确定。因此,要平衡平台经营者、平台内经营者、权利人几方利益,需要考虑互联网特殊的商务环境。”孔祥俊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法律要求电商平台建立的“通知——删除机制”,是为了保护正当维权的权利人,如果有证据证明是恶意投诉而非正当维权,平台则完全有权予以拒绝。从实践看,行政司法机关在处理互联网纠纷方面已有不少创新举措,平台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微观的纠纷解决机制,从效率、数据的获取等方面出发,平台应承担主要角色。

  优化知产生态环境

  王胜利对此深有体会,他提出了三个转变:

  二是由区域执法向跨区域执法转变,在加强执法协作联动上下功夫。加强区域协作,联合行动,铲除制假售假网络。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副所长陈健从电商平台的作用切入,认为强化平台对于侵权行为的审查义务是大势所趋,对跨境电商应进行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建议强化平台的管理职能,促进生态建设。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法治与社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郝作成认为,应该给平台设立合理的责任,责任过重会导致相关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社会公众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建立规则、强化自律、加强监督。

  杨海宁说,电子商务新时代,平台在关注国际知名品牌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国内中小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商品以及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保护。在关注平台内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还要关注平台间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武器的竞争规制。各电商平台从知识产权保护的本意出发,坚持公平竞争,为社会做增量贡献,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共同推动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记者万静)


Copyright @ 2017-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广西桂林市七星区育才路15号 邮编:541004 电话:0773-3698039 传真:0773-3698039
E-mail:gxdffz@qq.com
桂ICP备05000954号-2